top of page

從聖經看困境兒童的全人關懷

中國有這麼多的困境兒童,他們的處境為何?需要是甚麼?怎樣的服侍模式才能滿足他們各方面的需要,使他們的生命得以重建和轉化?天父在聖經中有否提供理想的模式?

關於困境兒童

中國民政部於2014年將救助保護對象延伸至困境未成年人(兒童),包括因監護人服刑、吸毒、重病重殘等原因無人撫養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侵害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關愛的留守流動未成年人;因家庭貧困難以順利成長的未成年人,以及自身遭遇重病重殘等特殊困難的未成年人。 簡單歸納即以下四類:流浪兒童、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父母在囚兒童。這四類孩子泉源之家均收容過,但大部分在入住前都已曾流浪或面臨無家可歸。他們的身體、人際關係、心靈和教育方面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傷害,引致不少的後遺症──性格障礙、犯罪行為、各類傷殘、暴力傾向、精神困擾、學習困難、價值扭曲等。

聖經中的全人關懷

這些孩子因為經歷被親人傷害,加上缺乏監護和照顧,要重建其生命,需要身體、心靈、人際、靈性和職業上的支援。然而,在基督教裡,對靈魂和社會的關懷似乎一直分割,信徒在二元對立上爭議不休。幸好現今的信徒越加認同生命本來就是涉及全人的層面,所謂「生命影響生命」、「全人見證」、「全人佈道」等全人觀念已被普及使用。在洛桑運動來說,整全的使命和事奉,就是「上帝全民將全備的福音帶到全世界」 (Stott, 頁125)。 因此,上帝關注的是整體和全人(wholeness)的概念。

從聖經對全人服侍的論述,可窺見上帝對祂子民的心意。聖經既指向裡面的全人(信徒生命),亦談及對外邊全人的服侍(社區及世界)。全人服侍視人的各種需要為一個整體的觀念,即使身體需用也是上帝福音重要的一環。從四福音中可見,耶穌的醫治工作也涵蓋全人。耶穌在路加福音4:18節宣告:「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膏我去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去宣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又宣告主悅納人的禧年。」宣告、醫治和釋放是主耶穌的核心和主要職事。

上帝創造我們時包含靈性、生理、心靈、情感和人際的層次。祂更供應我們全人各方面的需要。滿足我們甚麼需要?我們是按神的形象和性情而被造,主用祂的愛和憐憫來滿足我們人的需要。(約壹4:16)上帝滿有恩典,他的供應也為滿足我們各方面的需要(使 14:17; 雅 1:5),無論是物質、非物質、身體、靈魂等,我們也應當同樣以全人模式來服侍其他人。全人服侍正正彰顯上帝的心願,以此滿足受眾全人的需要。聖經也不乏全人服侍的教導。

蔡元雲醫生闡述邁向全人健康之路分成五個層次。第一是生理(Physical),即身體的健康;第二是心理(Psychological),即情緒的寧謐;第三是關係(Relational),即人際關係的和諧;第四是屬靈(Spiritual),即與上帝的和好;而第五是功能(Functional),即工作上的滿足,能承擔上帝的使命。一個人在世無法找到自己的崗位角色,便會失意痛苦。一個人能「實踐自我」,則是將他與生俱來的潛能及後天學習的才能,循適當途徑發揮出來。而一個「實踐基督」的信徒,更進一步將從神而來的恩賜善加利用,忠心地承擔神交託給他的使命,在教會及社會中作鹽作光。

泉源之家的全人服侍

泉源之家正是一個按著人的整全需要而發展出來的服務模式。一個困境兒未能獲得整全發展,便無法恢復神賦予他管理大地的角色,遑論成為社會上有貢獻的一員,最終成為一個生命、神國度和社會的損失。監護缺失的困境兒童,當他們無法得到整全發展時,就會面臨這種發展危機──將來無法融入甚或會危害社會。全人關懷正補償了這個缺口,同時照顧到困境兒童的身體、心理、社交、靈性和功能五方面的全人需要,讓孩子的生命得著修補和重建,事主事人。

羅杰才編:《院牧服務與全人醫治文集》(香港:宣道出版社,2005),12-15。

關鍵字 : #流浪兒童/#非營利性機構/#家舍服務/#海外跨文化/ #兒童發展/#困境兒童/#全人關懷服務/#賴淑芬/#父母在囚/ #泉源之家/#豐收慈善基金/#全人健康/#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父母在囚兒童

31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