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守望中國困境兒童

2016年1月4日,在湖南省耒陽市發生一對祖母和孫女的屍體。祖母倒斃在陽臺地上,近兩歲的孫女則頭朝下趴在衛生間門口的牆邊,手和腳面紅腫,腳底已經發紫。法醫初步鑒定,祖母已經死亡5-10天,身上無明顯外傷,死因疑為自身突發疾病,而孫女則推斷暴斃2-3天,疑為饑餓凍死。[1] 又一個留守兒童家庭的悲劇!

中國困境兒童問題頻頻出現,福建省政府近年也非常關注。例如廈門剛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留守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內容是推動市內留守和流動兒童的保護工作,包括組織社區家庭探訪隊,提供支援和指導;並建設留守和流動兒童服務站;更幫助年長的監護人增強監護能力。此外,《通知》還強調各級政府今後購買的服務專案應當集中關注這類困境兒童。[2]

這些孩子的實際情況又如何?

2016年1月9日,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下稱「北京協作者」)出了研究報告,總結了10年間困境流動兒童的工作計劃和困境兒的狀況,發現困境兒童的家庭有著四個明顯的家庭特徵和需要。

首先,這些家庭較多是功能缺失,因為父母婚變或被遺棄等原因,34.1%的困境流動兒童家庭不完整,這對其情感、生活照顧、教育等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第二,照顧人/監護人文化程度低,84.3%的照顧人或監護人的文化程度處於文盲和半文盲狀態,因此,這些困境流動兒童在家裡面能夠得到的課業輔導機會或者輔導品質都難以保障。第三,抵禦風險的能力弱,67.9%的家庭近年來家裡都發生過重大事件,其中患病的佔66.0%,父母離異的佔24.5%,家中有人發生過意外事故的為9.4%,雙親或一方離世或出走的為5.7%,其他為1.9%。第四,留守兒童居住的環境相對封閉,缺乏社會交往機會與管道,而流動兒童所生活的社區大多在城市的周邊郊區,城市生活的融入程度較低,社會交往能力較弱。總的來說,困境流動兒童的問題、與其家庭狀況是息息相關的。


怎樣幫助這些孩子和家庭?

「北京協作者」提供的服務方式包括:通過社區、學校、走訪等多種途徑發掘有需要的兒童;探訪困境兒童家庭,建立專業的服務關係,評估困境流動兒童的需求;輔導困境流動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區層面的支援服務,建設社區支援網路;開展各類社會服務,建構社會層面的支援網路。[3] 北京在全國服務發展上總走在前面,隨著國家在首都增撥資源予困境兒童,其他省份也爭相仿效,發展相關服務。

我們的回應?

面對中國過億困境兒童的龐大需要,豐收慈善基金在泉州和福州的服侍簡直是杯水車薪!惟讓中國本土的政府、教會、社工和社區起動才是良策,才是流動的愛。我們除了為中國政府推出德政而感恩,為愈來愈多人投身服侍而開心,更要以我們最有力的行動──禱告──來守護有關政策的落實和持份者的各類支援。若你也想為此守望,歡迎索取《關懷困境兒童30天祈禱手冊》。




[1] 陳軼男,《中國青年報》,2016年1月13日,檢索於2016年1月22日。 [2] 〈輿情:一周兒童福利動態〉,《公益時報》,2016年1月13日,檢索於2016年1月22日。 [3] 王會賢,〈困境流動兒童問題主因是家庭〉,《公益時報》,2016年11月1日,檢索於2016年1月22日。


3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