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修補有洞的福音

整本聖經中關於貧窮和公義相關的經文有2,000多項,若把它們全部拿掉,聖經就變得破爛不堪,變成一本有洞的福音了。

宣明會的總幹事Rickard Sterns提出,整本聖經中關於貧窮和公義相關的經文有2,000多項,若把它們全部拿掉,聖經就變得破爛不堪,變成一本有洞的福音了。所以,關懷貧窮人代表著神整全福音的心意。以下,讓我們探討,甚麼是Bottom up theology?今天的教會有沒有忽略貧窮人?新約是怎樣提及貧窮人的服侍?




從下而上看聖經 (Bottom up theology)

坦白說,當教會教導聖經時,普遍都會提及追求繁榮、祝福和提升等,對貧窮人來說,可能不是好消息,因為信息與他們的世界,可以是南轅北轍。更甚是世上絕大部份信徒都是貧窮人。

Dr. Raineer Chu 是菲律賓的植堂專家,他教導bottom up theology, 倡議從下而上,從貧窮人角度來看聖經,才能明辨神對服侍貧窮人的心意。他提到,教會普遍都忽略了貧窮人,或說這方面的神學教育不足?因為資本主義(賺到盡/講成就);物質主義(高額消費)和個人主義(財富屬己)三種主義已漸漸“同化”了不少教會,教會又能否反思或挑戰這種較世俗化的價值觀?我接觸過中產教會的牧者,他們認同“三化”的趨勢,教友資源豐富,但教會在做預算時,資源多是放在堂會,特別是會友的需要上,較少放在社區的需要上。我在想,如果一間教會有很多人才、資源和錢,那教會就應該像Spiderman一樣,能力愈大,責任也愈大,作神地上忠心的管家,履行天國觀念,回應時代的需要。


使徒行傳 - 像樣的教會

聖經像樣-回應神心意的教會是如何的?使徒行傳是一間“像樣”的初代教會。他們凡物公用和均平分配,繼續展示上帝禧年的滅貧教導。因此富有的人不會多取,缺乏的人可取到足夠。它是一間合乎神心意的教會,使徒因而大有能力,為主耶穌的復活作見證,眾人都蒙了大恩。他們中間沒有一個有缺乏的,因為凡有田產房屋的都賣了,把得到的錢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著各人的需要來分配。」(使四34-35)


當時的信徒沒有單單指罵政府或等政府在政策上革新,他們自己身體力行地實踐禧年的公平原則,讓當中沒有人會有缺乏。教會蒙了大恩,更得到眾民的喜悅,神把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這就是像樣的教會,不但與社區有緊密聯繫,既傳福音也醫治釋放。後期的保羅,他也是城市工作的先驅者,他緊緊地跟著耶穌的腳踪,迫切地勸喻信徒要成為“復和大使”- 就是讓人與神和好的職分(林後五 19)。保羅活出了整全的福音。他會為耶路撒冷的需要做經費籌募(林後8-9),在哥林多的巷口設立藍領事工,更在腓立比建立了婦女事工(使十六11-1)。保羅不單傳福音,也會按不同對象的需要開展不同的事工。


撥亂反正 - 跟從耶穌「反轉」的生命榜樣

耶穌的生命榜樣又是怎樣的?耶穌正正展示一個bottom-up 的模式- 衪生於貧窮,長於貧窮,服侍貧窮。他最多是向貧窮人宣講福音。講道的內容不少是與貧窮人有關的,例如窮寡婦的奉獻和乞丐拉撒路。耶穌為貧窮人爭取公義,與罪人同行。衪挑戰宗教領袖的假敬虔,富有的信徒世俗化的觀念和貪婪。耶穌宣講天國的福音和秩序,鼓勵我們要重新分配資源。以今天的城市制度來說,要推翻資本主義幾乎是不可能,但我們可以努力讓資本主義變得人性化human一點,例如回歸簡樸,騰出更多來與人分享。業主放租可否不賺到盡?從而租給經濟有困難的家庭等。財富是真的只屬於我們嗎?若沒有神的祝福,我們又怎可能積聚財富。如果財富是屬神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問神,衪想我們怎樣使用這些財富,而神的旨意總是伴隨著愛與犧牲。


耶穌站在邊緣人中間(路四章16-22)

耶穌是站在邊緣人outcast的中間。當耶穌禁食了四十天,衪第一時間到會堂去宣講衪的職事。路四16-22提到神的靈在耶穌身上,引導衪去傳福音給貧窮人,差遣他去宣告,被俘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並宣告神的禧年已經到了。神悅納人的禧年,不單是指當時給猶太人的救恩,更預表耶穌本身,甚至將來衪的門同樣將福音帶到猶大人棄絕的群體當中 – 今天我們稱為的邊緣群體,也是當時的outcast群體。包括婦女 、孩童、貧窮人等。甚至是一些聲名狼藉的人,例如稅吏、妓女、痳瘋及外邦人。耶穌的職事,也是關懷社會邊緣人士的福音。作為耶穌的信徒,又怎能不跟隨?


撥亂反正 - 跟從耶穌「反轉」的生命榜樣

耶穌說衪來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來召罪人。所以衪一邊向貧窮人傳福音,一邊醫治趕鬼,把神的國度帶到地上。今天我們在地上在展示一個怎樣的國度呢?我們很清楚大使命和大誡命。我們非常熟悉傳福音的大使命。大誡命卻講述盡心、盡性、盡力和盡意愛神,並愛我們的鄰舍。鄰舍的需要,在信徒或教會的議程上,又是排第幾位呢?預算又有多少?


我聽說一個牧者在教會講道,他問會友:「如果我們教會附近的投注站結業了,街坊會有甚麼反應?」有會友回應說:「投注站是他們的生活寄託和娛樂,他們應該不能接受它結業。」也有說:「影響太大,會投訴吧!」牧者再問「那如果有一天教會結業了,社區裡的人士又會如何反應呢?」台下變得鴉雀無聲了。可能,都想不出會有甚麼影響來。


無論是耶穌、保羅或初代教會,都同樣展示大使命和大誡命是一雙筷子。如果筷子缺了一支 ,那它就不再是筷子,甚至是有洞的福音了。

Recent Posts

See All

Комментарии


bottom of page